11月15日-19日,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將在深圳舉行,科教領域重要盛會——西麗湖論壇將聯袂舉辦,人才高交會、應急安全科技展、節水創新展三個專題展同步舉行,“2大主展館+1個論壇+3個專題展”讓本屆高交會更有特色亮點。本屆高交會與西麗湖論壇將以成果發布、產品(方案)展示、交易洽談、投融資對接于一體的升級形式與觀眾見面,展示國內外最前沿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
創新之城被賦予新使命
經過40多年的拼搏,深圳已建立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37.13%,專利授權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領跑全國大中城市。在這片科創沃土,消費類電子、信息通訊、新能源車等老牌勁旅茁壯成長,5G、超材料、基因測序、柔性顯示、無人機等領域黑馬層出不窮。據統計,深圳擁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超過2.1萬家,總數位居全國第二,平均每平方公里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家。
今年6月,深圳推出培育發展壯大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深地深海、量子信息等8大未來產業的行動計劃,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擘畫了新的路線圖。
“科技改革驅動創新,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這是本屆高交會的新主題,科技創新的賦能作用進一步增強。
創新“賽馬場”上尋找“風向標”
與誕生之初的高交會相比,如今的高交會變得日益成熟,其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一直未變。
2021年12月28日,“Brusa無線充電系統全球首發發布會”“NexGen首次發布使用垂直電流技術的氮化鉀功率器件產品”暨企業落戶深圳簽約儀式在第二十三屆高交會期間舉行。
這只是高交會海量“首發”中的一員。僅在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上,就有存算一體芯片、大容量柔性電池、5G+VR+4K智慧應用等共1790項新產品和767項新技術首次亮相。
高交會是各類高新技術的“賽馬場”。據了解,參加本屆高交會的央企、500強企業、國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企業、外資和行業龍頭企業合計達1300多家,讓高交會成為彰顯高新技術潮流的“風向標”。
本屆高交會舉辦的西麗湖論壇,聚焦“開放 融合 未來”三個關鍵詞。此外,“新時代、新技術、新經濟”“你好,元宇宙”等主題論壇,以及2022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論壇等,也將以“會”為徑,探討科技創新未來動向。
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拾柴添薪者”
已報名參加第二十四屆高交會的清研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并非首次參展。作為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孵化企業,8年前它只是環保領域的一家初創企業。通過高交會平臺,企業不僅找到了合作方,也迎來了投資者,實現了快速發展,并成功在創業板上市。
正如展會標識寓示的涵義,高交會既像飛向太空的火箭,更像穿越云霄的大鵬,給包括清研環境在內的眾多創新創業者插上騰飛的雙翼。
從高新技術成果到創新型企業,進而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高交會陪伴并見證了騰訊、華為、邁瑞、朗科等一大批科技企業從一隅走上世界舞臺的歷程。
可喜的是,高交會上科技新生力量不斷涌現。已入圍本屆高交會“優秀創新產品展示區”的深圳市硅赫半導體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歸國團隊創立的年輕公司。該公司計劃展示“量子信息光源智能精密傳感系統產品”和“高環境光抗性3D面陣智能感知芯片和模組”等新產品。
高交會還通過設立初創科技企業展,為成立5年以內且有融資需求的初創科技企業提供投融資對接平臺。目前已有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山東、廣東等地的初創公司報名參展。
中外科技交流合作的“大舞臺”
“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這是高交會辦展的初衷之一?萍嫉淖粤⒆詮,正不斷擴大中國創新的“朋友圈”,這種影響力在高交會上得到印證。
11月13日,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本屆高交會在國際交流合作上依然保持了高水準。其中,作為高交會老朋友和忠實粉絲的俄羅斯教育科技部、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已連續20多年組團參展,今年他們將組織本國科技企業線上參展。此外,澳大利亞、瑞士、捷克、巴西等也將組團線上線下融合參展,展示各國的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