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主題是“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介紹,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非常踴躍,一共有1.3萬家企業申報,經。ㄊ、區)初審和我部審核,目前已完成公示,后續還有一些程序。公示的4300多家企業,從規?,中型企業占比44%,小微型企業占比56%。從類型看,民營企業占比84%,國有企業占比9%,合資和外資企業7%。
根據初步分析,這些企業有以下3個特點:
一是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10.4%,平均擁有I類知識產權16項、發明專利14項。
二是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企業從事細分領域時間均為3年以上,其中10年以上的3000余家,是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
三是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近兩年,企業戶均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長都在20%以上,增長態勢明顯。這是在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
梁志峰介紹,工信部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匯聚各部門合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
一是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專精特新企業的評定,首次有了全國統一標準。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強資金支持力度。工信部和財政部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了部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已累計安排財政資金40多億元。聯合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家。
三是不斷創新培育舉措。聯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一起益企”等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不斷創新服務為專精特新企業賦能。
四是逐步優化培育環境。工信部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納入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引導地方從重視企業規模轉向重視創新,36個省區市(含計劃單列市)累計安排超40億元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落實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造更好更優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在資金、人才、技術、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不斷完善培育服務舉措,堅定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推動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海林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積極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多措并舉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是強化政策協同
協調推出更多聚焦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支持政策。聯合多部門提出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相關舉措,打好政策支持“組合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加主動作為,陸續推動設立1.5萬億元支小支農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推動出臺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推動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等。
二是推動服務創新
加強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實體部門與金融部門聯動。進一步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鼓勵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服務方案,打造專屬信貸產品。
三是加強財政資金保障
與財政部聯合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自2018年起,已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50億元,引導各地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成本,形成“面擴、量增、費降”效果。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
優質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更加便捷。加強與證監會對接合作,推動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有38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A股上市。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致力投早投小投創新,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投資金額近300億元。
工信部下一步的工作舉措
工信部將更大力度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具體措施
工信部將更大力度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是推進產融更加精準對接,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二是繼續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
三是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
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子展會信息網(www.6789258.com)